一、政策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仍存在区域资源配置失衡、教师结构性短缺、教育评价单一等深层次矛盾。2022年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东中西部地区生均教育经费差距达2.3倍,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低于城市28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新基建覆盖率仅达41%。
二、核心目标
1. 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重点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
2.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改革唯分数论评价机制
3. 形成'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三、创新举措
1. 实施'薄改提升2.0工程',2023-2025年每年改造4万所薄弱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教室、实验实训基地等新型教学空间
2.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深化,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选派2万名优秀退休教师下乡支教
3. 启动'教育新基建'三年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2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示范课程
4. 建立省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涵盖学业水平、核心素养、教学效能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四、保障机制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立'因素法'分配机制,重点向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建立教育督导问责制度,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教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