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障性住房新政解读:600万套建设目标如何实现

中国   2025-02-27 00:00   48227   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十四五时期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政策出台背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城镇化率突破65%带来的新增住房需求,二是青年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凸显(调查显示76%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出占收入比超40%),三是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新政确立'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双轨制发展思路,重点推出六大举措:一是建立保障房用地专项储备制度,单列年度供地计划且占比不低于30%,重点城市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房;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除中央财政补助外,明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年均提取200亿元注入保障房建设,并允许发行专项债券;三是全面推行共有产权制度,个人产权比例按收入水平分档确定(50%-80%),五年后可上市交易;四是建立租金定价新机制,实行同地段市场租金60%的指导价,低保家庭可申请30%租金补贴;五是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从设计、施工到交付的全流程监管平台;六是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建立住房保障信用体系,对违规转租等行为纳入征信记录。政策配套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征保障房项目城镇土地使用税、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等。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落地,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能力,使住房困难群体占比下降至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