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保改革:2023年国家医疗保障局药品价格谈判新规解读

中国   2025-02-27 00:00   54961   0  
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23年出台新版药品价格谈判政策,着力破解'看病贵'难题。政策制定基于2022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数据分析,发现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达42%,其中抗肿瘤药物费用年增长率持续超过18%。新政核心包含三大突破: 一是建立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协同机制,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实施'量价挂钩'谈判,首批88种药品平均降价56%,最高降幅达93%。 二是完善分级诊疗用药保障,将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报销比例由75%提升至85%,并允许二级以上医院处方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构建'双通道'供应体系。 三是创新建立短缺药品分级储备制度,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国1.2万家医疗机构库存数据实时监测,对易短缺药品设置6个月动态储备量。监测显示政策实施后,基层药品断货率由15%下降至5%。 政策特别强化抗癌药物保障,将CAR-T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纳入专项谈判通道,建立'企业承诺+医保预付'机制,确保患者自付比例不超过30%。统计显示,政策实施半年内,恶性肿瘤患者门诊特药使用量同比增长120%。 配套措施包括开发医保智能审核系统,运用AI技术对4.3亿条历史处方进行机器学习,构建不合理用药拦截模型,试点医院药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同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明确远程会诊、处方流转等12项新业态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实施后预计年度减少群众药品费用负担超800亿元,通过腾笼换鸟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留出空间,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