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意见解读:三医联动推动医疗资源提质增效

中国   2025-02-27 00:00   79643   0  
一、政策背景 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过度医疗等问题仍存。2023年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达342.7元,较上年增长4.2%。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改关键环节,旨在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 二、改革目标 1. 建立多元复合支付体系:DRG/DIP支付占比提升至75% 2. 健全门诊共济机制:2025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3. 促进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35% 三、核心举措 (一)建立智能监控系统 1. 建设省级集中监控平台,实现医保基金全流程智能监管 2.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完成首轮调价评估 3. 推行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体系,覆盖300种常用中药材 (二)优化资源配置 1. 对紧密型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比例提高至90% 2. 儿科、精神科等学科系数提高20%,引导资源下沉 3. 建立医用耗材重点监控目录,涉及心脏支架等9大类产品 (三)支持创新发展 1. 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覆盖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2. 对创新药械建立单独支付通道,加速临床应用 3. 试点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首批纳入中风等30个病种 四、保障措施 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建立医保基金预付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地区给予额外10%绩效奖励。建立全国统一考核指标体系,涵盖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6个维度18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