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约400字)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仅为58.3%,较城市地区低26个百分点。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学校年均减少教师2.8万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强师计划》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着眼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通过体系化制度设计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层次矛盾。
二、重点任务与创新举措(约900字)
1.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师范院校与1000所优质中小学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教师学历提升补贴制度,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乡村教师给予80%学费补助。
2. 资源配置优化行动:全面推行县域内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城镇学校教师每年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10%。创新"银龄讲学"计划,每年招募1万名退休特级教师赴农村支教。
3. 数字化赋能工程:建设国家教师研修智慧平台,开发500门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为边远地区教师配备智能教学终端,实现优质教案100%云端共享。
4. 待遇保障强化机制: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政策,对连续任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动态监测系统,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三、实施保障与预期成效(约500字)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23-2025年累计安排1000亿元支持政策落地。建立"双线督导"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预期到2025年,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差异系数将缩小至0.15,乡村教师流失率下降至5%以内,家长对教师队伍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为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提供坚实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