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交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10.4%,其中公路运输占比超73%。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虽达25.6%,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不足40%,亟需系统性政策推动。二、核心目标:通过车辆电动化替代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交通网络,降低城市交通拥堵率30%以上。三、实施举措:1.财政补贴向公交、出租、物流等营运车辆倾斜,单车最高补贴8万元;2.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不低于30%,推行充电桩统建统营模式;3.北京、上海等20个试点城市开展V2X车路协同示范,部署8000个智能信号灯;4.建立交通碳交易机制,将2000家重点运输企业纳入碳配额管理。四、保障机制:设立跨部门协调办公室,建立新能源车电池梯次利用标准体系,实施充电设施运营星级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