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解读2023年全国企业便利化改革行动方案

中国   2025-02-27 00:00   70961   0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该政策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政策背景方面,当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亿户,但调查显示仍有67%企业反映存在'玻璃门'现象,38%中小企业遭遇区域性市场壁垒。政策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提质增效。重点举措包括: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2.0版,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由523项压减至398项,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体系。在15个试点城市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实现20个高频行业'一证准营'。 二、数字化政务加速推进。建设国家政务服务平台2.0版,实现电子证照种类扩充至52类,推动不动产登记、社保缴纳等12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完成整改的失信主体实现1个工作日内信用修复。 三、法治保障体系完善。出台《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细则》,明确政府履约责任追溯机制,建立200亿元中小企业账款清偿专项基金。在自贸试验区试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四、要素保障创新。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税收优惠机制。 该方案实施后,预计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将降低25%,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至92%以上,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