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1个超大特大城市聚集了全国28%的常住人口,但住房自有率仅为58%,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为此,住建部出台《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政策背景方面,重点破解三个结构性矛盾:一是房价收入比超过15:1的核心城市住房可负担性危机;二是2.8亿新市民群体住房保障缺失;三是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设施老化问题。据住建部调查,全国需改造老旧小区达22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
政策核心举措包含六大创新:
1. 保障性住房实施精准供给,要求人口净流入城市按年度新建商品住房规模30%配建保障房,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专项用于住房保障。
2. 老旧小区改造推行'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级改造标准,中央财政按每户1.2万元标准予以补助,重点加装电梯、增建停车位、配建社区食堂等适老化改造。
3. 公积金制度改革突破,租赁住房提取额度提升至每月3000元,二孩以上家庭贷款额度上浮20%。
4. 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要求单次收房合同期限不低于5年,租金年涨幅不得超过5%。
5. 在13个城市试点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产权份额不低于50%,封闭运行防止投机。
6. 智慧社区建设纳入考核指标,要求新建小区100%配备智能安防系统,既有小区三年内完成数字化改造。
政策实施将带来三方面深远影响:预计每年可降低新市民住房成本约4500元/人;释放3500亿元老旧小区改造投资需求;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住建部已建立'月调度、季评估'督导机制,确保2025年基本实现大城市新增保障房覆盖100万家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