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我国202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投资增速放缓至4.0%,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国务院此次出台的31条新政,从体制机制层面构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政策背景方面,当前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但在市场准入、融资便利、账款回收等方面仍面临系统性障碍。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率不足35%,制约着经济转型升级。
出台目的明确指向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建立『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行政许可事项再精简15%,重点清除工程建设、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隐性壁垒。值得关注的是,新政首创『创新容错』机制,对研发投入占比超5%的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预计将带动民营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2.8%。
重要举措包含三大突破:首先在融资支持方面,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专项通道,将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3个百分点,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次建立政企沟通『直通车』制度,要求地方政府拖欠账款清偿率年内达到95%,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更引入『沙盒监管』模式,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首批开放5G专网建设、智能电网运营等20个高价值场景。
政策创新性地将ESG评价体系纳入政府采购标准,对获得AAA级认证的民营企业在招投标中给予10%价格扣除优惠。据测算,这些措施将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率提高至6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1.5万家,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