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系统治理新阶段。政策背景源于我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的现实挑战,2022年数据显示,仍有39%的城市PM2.5浓度超标,17.5%的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水质。
政策核心目标包含三个维度:一是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20年下降10%,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生态功能提升,计划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平方公里,修复滨海湿地2.3万公顷;三是治理体系完善,推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重点任务涵盖八大攻坚行动:1)蓝天保卫战强化攻坚,聚焦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淘汰1000万吨炼钢产能;2)碧水保卫战深化工程,在长江、黄河等流域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新建4000公里污水管网;3)净土保卫战科技赋能,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大科技攻关;4)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建设5万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5)臭氧污染防治专项,建立VOCs源头替代清单管理制度;6)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筛选首批100种重点管控物质;7)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3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工程;8)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增危废处置能力5000万吨/年。
创新机制方面,建立四项制度创新: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能平台,划定4.3万个环境管控单元;2)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20个重点行业试点实施;3)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扩围,覆盖8万家企业;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15个省份开展GEP核算试点。
保障措施包含三大突破: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0%设立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环境执法配备7000台新型监测设备,科技支撑方面组建国家环境科技创新研究院。政策实施后将带动环保产业年均增长8%,预计创造15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