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我国医疗体系长期面临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基层服务能力不足、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等结构性矛盾。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三级医院承担了65%的住院服务,而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不足35%。医保基金支出年均增速达8.7%,部分地区出现穿底风险。基于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本行动计划。
二、核心目标
1. 到2025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
2.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5%-40%
3. 国家集采药品品种扩展至600个以上
4.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全部达到4级以上
三、重点举措
(一)医保支付改革
全面推行DRG/DIP支付方式,建立结余留用机制,2024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将日间手术、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支付范围,探索慢性病长处方医保支付。
(二)分级诊疗强化
实施"千县工程",每个县重点建设1家三级医院,配置128层CT、1.5T磁共振等关键设备。推进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定期驻点基层机制,要求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每年基层服务不少于30天。
(三)药品供应保障
建立全国统一采购平台,对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21类高值耗材实行带量采购。完善短缺药品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药品实行国家和省级两级储备。
(四)智慧医疗应用
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2024年底前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互通共享。允许互联网医院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开具电子处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
四、创新亮点
1.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允许技术劳务占比超60%的科室单独定价
2. 试点"医防融合"公卫医师派驻制度,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
3. 推行"县管乡用"人才管理模式,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单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