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背景下,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住房等领域仍存在显著差异。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万元,仍有2.8亿流动人口面临异地就医、子女入学等现实难题。
二、出台目的
通过系统化民生工程实施,重点解决'一老一小'照护、新市民住房保障、慢性病用药报销等18项民生痛点,力争2025年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提升至0.75。
三、重要举措
1.社会保障:建立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月180元,惠及1.4亿老年群体。
2.医疗保障:将糖尿病、高血压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0%,实现异地就医自助备案覆盖所有统筹区。
3.住房保障: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购同权'制度,租金控制在市场价80%以内,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650万套。
4.就业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实施'24小时就业响应'机制,开发社区服务岗位30万个,发放稳岗补贴超200亿元。
5.养老服务: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3年底前实现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培训专业护理员10万人。
6.教育公平: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重点提升1200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随迁子女入学率保持98%以上。
四、保障机制
建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65%的硬约束机制,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民生直达'资金监管系统确保政策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