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策背景方面,我国已超额完成十三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等深层次问题亟待突破。核心目标设定上,文件首次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国家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长江、黄河等流域100个重要水体生态修复工程。
重要举措包含三大创新:一是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设定更严格的PM2.5下降目标(较全国均值高5个百分点);二是实施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在电力、钢铁行业先行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预计年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三是科技支撑方面,部署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土壤污染修复等10个重大科技专项,建设20个环保重点实验室。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提出的'环保领跑者'制度,通过税收优惠鼓励5000家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政策亮点体现在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突破: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保税征收范畴,预计年增加环保税收120亿元;建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引导资金50亿元;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上不封顶制度。这些制度设计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正从行政主导向法治化、市场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