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新一轮医改以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为核心。政策背景源于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8%带来的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三级医院承担45%门诊量的资源错配问题。政策目的旨在实现三个转变: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运营。
重要举措包括: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2024年底前DRG/DIP支付占住院费用比例达70%,配套建立结余留用机制;2.分级诊疗方面要求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建设胸痛、卒中等急诊急救中心并实现院前院内信息实时互通;3.药品供应实施动态调整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32种抗癌药实施专项采购,建立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预警机制;4.公立医院改革突出学科建设,要求三甲医院四级手术占比不低于40%,同时推广多学科诊疗和日间手术;5.健康中国行动新增中小学生视力、脊柱健康筛查项目,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常规体检;6.互联网医疗明确电子处方流转标准,允许常见病复诊患者在线开具处方,并建立省级互联网医院质控中心。
政策创新性体现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将技术劳务价值占比提升至45%以上;实施医疗人工智能三类证审批绿色通道;在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与居家医疗衔接制度。监测数据显示,改革后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2%,医师日均诊疗负荷降低18%,处方合格率提高至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