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疗改革:2024年医保支付方式优化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政策解读

中国   2025-02-27 00:00   64901   0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国务院近期审议通过的《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方案》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政策制定背景源于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2.9人)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现状。 核心改革举措包括:1)推行分级诊疗强制转诊制度,明确三级医院收治疑难重症占比不得低于65%;2)全面实施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服务质量与医保支付挂钩的激励机制;3)启动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标准化工程,计划三年内为2.8万家乡镇卫生院配备CT、彩超等关键设备;4)建立国家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对32种临床必需药品实施定点生产;5)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跨省调阅,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300个地级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6)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包,要求二级以上中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 政策特别强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诊疗、护理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年均涨幅不低于5%,同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35%,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医疗机构回归公益属性。配套实施的还有医疗人才‘县管乡用’制度,规定新晋副高职称医师须在基层服务满1年方可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