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双碳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具有多重政策深意。政策背景方面,我国城市公交日均客运量已达2.4亿人次,但传统运营模式存在调度效率低下(准点率不足65%)、能耗偏高(柴油车占比仍超40%)等问题。政策核心目标包括构建'一脑三端'智能体系(城市交通大脑+车载终端、站台终端、用户终端),重点部署五方面举措:
第一,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工程。要求2024年底前完成全国50万辆公交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实时采集车辆定位、客流等40余项数据指标。同步建设城市级交通数据中台,实现与公安、气象数据的互联互通。
第二,新能源车辆置换计划。明确对购置氢燃料公交车的企业给予车价30%的财政补贴,地级市新建公交场站必须配置不低于20%的充电桩位。特别规定特大城市2025年前淘汰全部国三以下排放标准车辆。
第三,出行服务体验提升行动。要求所有公交线网实现'动态响应式调度',在早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缩短至3-5分钟。试点推行'需求响应公交'新模式,在城乡结合部开通预约制微循环线路。
第四,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强制安装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对疲劳驾驶、分神等12类风险行为实时预警。建立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下的智能调度预案库,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第五,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鼓励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组建智能公交联合实验室,对成功研发L4级自动驾驶公交系统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计划在雄安、成都等10个城市开展全域车路协同试点。
该政策创新性引入'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通过整合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等18种出行方式,目标实现80%市民出行全程数字化指引。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别强调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服务,规定所有智能设备必须保留实体操作界面,新建电子站牌需配备语音导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