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行动方案》深度解读:聚焦工业减排与清洁能源转型路径

中国   2025-02-27 00:00   88511   0  
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环境治理进入系统化攻坚阶段。政策制定基于当前三个现实挑战:工业领域碳排放占总量68%、煤电装机占比仍超50%、2022年重污染天气反弹12%。方案创新性实施三大突破性机制:建立覆盖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八大行业的碳排放限额管理制度,要求2025年前完成全部重点企业数字化监测设备改造;推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机制,明确东部沿海省份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需突破8000万千瓦;设立环境质量改善专项补偿基金,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年均浓度低于35μg/m³的城市给予年度10亿元生态补偿。政策亮点包括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从电力扩展至建材/有色行业,试点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识制度,并在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率先实施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数字化平台建设。配套保障措施中,央行设立2000亿元再贷款专项支持煤电清洁化改造,生态环境部联合工信部建立两高项目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对未达能效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实行限期技改退出制度。监测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半年后,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3%,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28%,环境监测卫星数据反映重点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改善率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