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经历省级统筹阶段后,仍面临区域基金收支失衡、制度碎片化等突出问题。2022年全国有9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当期缺口,同时累计结余超5万亿元的省份存在资金沉淀。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出台全国统筹改革方案,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政策重点包含三大创新机制:一是建立'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各省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全额上缴中央,由财政部统一拨付养老金待遇,彻底打破地方利益藩篱;二是实施差异化的中央调剂金制度,将调剂比例从3.8%提升至4.5%,2023年调剂规模预计达6500亿元;三是推行企业缴费比例'三档并两档'改革,将原14%-20%的省级缴费区间统一调整为基准费率16%,允许经营困难企业申请3年过渡期。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同步推出个人账户市场化运营机制。2023年起新缴纳的个人账户资金将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参照企业年金投资范围,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高至40%。同时建立最低收益保障机制,承诺年均收益率不低于5%。对于历史空账问题,明确通过国有资本划转和财政补贴分10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此次改革预计产生三大政策效应:基金统筹层次提升后,2025年前可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覆盖;企业综合用工成本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受益明显;个人账户实际收益率有望从2.75%提升至5%以上。为确保政策落地,人社部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施基金运行月度监测机制,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