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存在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过热现象。调查显示,85.4%的家长曾为孩子报名学科类培训,学生日均作业时间超国家规定标准1.5小时。资本裹挟下的教培行业野蛮生长,2020年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加剧教育焦虑和家庭经济负担。
二、出台目的
1. 缓解教育焦虑:遏制超前超纲培训,消除“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象
2. 促进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支出(2020年城镇家庭年均教育支出1.3万元)
3. 强化学校教育:要求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至当地下班时间,教师参与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三、重要举措
1. 作业革命:建立年级组统筹机制,推行分层弹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
2. 课后服务升级:全国财政年均投入120亿元,开发科普、文体等素质教育课程
3. 培训监管:学科类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
4. 师资保障: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人均每小时不低于60元),实施弹性上下班
5. 评价改革:将双减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专门举报平台
四、实施成效
截至2023年6月,全国97%的县区建立作业公示制度,89.7%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课后服务吸引91.2%学生参与,家长满意度达92.6%。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培训机构由12.8万家压减至9854家,压减率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