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全球营商环境竞争加剧。世界银行《2023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排名提升至第31位,但企业开办成本仍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法治化、标准化新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制度创新与突破亮点
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取消4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15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
2. 数字化政务服务:2024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区,实现电子证照全国互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
3. 市场监管创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设定'安全期'和'过渡期'。
4. 法治保障体系: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异议处理机制,明确政府违约失信赔偿救济制度,涉企政策调整设置不少于30日的过渡期。
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
市场准入方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版清单事项缩减至117项。纳税服务领域,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出口退税平均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跨境贸易环节,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22年再压缩10%,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压减20%。
四、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置21个一级指标和105个二级指标。国务院将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打造改革先行区。条例明确建立政策效果后评估制度,要求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听证程序。
五、企业获得感提升
政策实施后,预计企业开办时间将缩短至全球前20位水平,年度纳税时间压减至100小时以内。通过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直通车'机制,确保企业诉求48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15个工作日内办结。